◆簡史︰
山美舊社設立年代約距今200年前,創立氏族為e?utsna(台灣省
通志),山美舊名tsatsaya,原部落有六社,屬達邦大社,但在
本世紀初因流行病及其他不知名原因滅社。(台灣省通志)今
日的山美村大約在民國十八年建村,日據前居住者約有30戶,
村民多來自里佳村及達邦社,現有居民約635人。
◆地理位置︰
山美村位於阿里山區南區曾文溪中游的向南平地區域,東連里
佳村,西為番路鄉,北接樂野村,南接新美村,境內有曾文溪
及達娜伊谷溪匯流,與新美村、茶山村併稱為「南三村」。現
行政區域共有七鄰︰第一鄰紮紮亞位於龍美(瀨頭)下方2公里
處;第二鄰丟谷娃娜位於沙米基北方2公里處;第三、四鄰鄰曾
文溪小支流山美坑左岸,對外交通由山美至龍美(瀨頭)接阿
里山公路,為目前村治所在;第五鄰及第七鄰稱巴雅依,由沙
米基向南方3公里處,位於曾文溪左岸(分前、後巴雅依);第
六鄰蘇蘇娃依位於沙米基西方2公里處。海拔高度在500∼1200
公尺左右,山坡保留地共有588.8公頃,宜農地佔38.7%約228.2
公頃,宜林地高達60.3%約354.8公頃,其中以紮紮亞、丟谷娃
娜、山美村所在地及山美舊社(今山之美前平地)一帶為本村
主要宜農發展區。
◆產業︰
山美村因多縱橫山林,目前產業以桂竹林、杉木林及楓香、麻
竹、常篙竹、綠竹(甜筍)佔大部分生產面積,近年來則有高
山茶、油茶、柿子、生薑、玉米、芋頭、愛玉子及短期葉菜類
的種植。其中以竹子因種類多樣可全年採收佔村內經濟大宗。
現在有蔬菜班(果蔬班)、竹筍產銷班、茶葉班,農產品現有
直接賣給遊客。
◆人文資源︰
(1)舊社遺址—saviki(高正勝村長)
山美有舊社址,有些地方還可以挖到東西,像山之美
旁邊整塊地都是舊部落,以前日本時代種水田時把地
整個挖過了,比較無法找到舊東西;第二鄰(丟谷娃
娜)附近再上去200公尺,那邊還可以找到陶片、石器
時代的石斧,(六年前帶中研院張光仁先生去過,真
正挖是1995年在特富野上面有挖到石製的箭頭,鄒族
稱為yanosuiu,挖到很多東西,大約3000年以前;另一
層800年以前,接下來約400年前的東西)現在是茶園
,沒有用怪手,發現很多陶片的碎片,有和漢人的混
在一起…撿到陶片的地方就是以前居住的地方,安家
的kuba就在裡面…以前安家從嘉義上來,直接到丟谷
娃娜附近居住,叫做yamagauwa。現在還有以前會所
的神樹,安家以前都沒有參加達邦那邊的kuba祭典,
以前這邊有兩個kuba,yamagauwa及山之美的那塊平
原。山美舊名叫做saviki,住在這邊的人應該比達邦
、特富野的人還要多,是被瘟疫消滅掉的…現在山
之美區,以前叫做dosku杜(杜家的)。
(2)舊社遺址—巴雅伊
日本人的一些建設大部分都被拆掉了,現在只剩下
派出所旁邊的半棟建築物,木造的房。本來這裡巴
雅伊也是舊部落,後來被山崩埋在下面,很深。我
2歲時才隨爸爸從來吉搬過來,當時他做警察調到這
邊,然後一直住在這裡…隔壁就是新美,但在很早
以前大埔、新美、茶山居住的是布農族的一支,稱
為Takopueanu,約與舊山美同時滅社,剩下的來從山
美跑到更深山的地方。光復後才慢慢從達邦、里佳
移過來一些鄒族人家,所以我這裡幾個安家、兩三
個溫家、杜家、楊家是舊社的,其他幾乎都是從達
邦、里佳過來的,山美這邊還可以找到舊社的家族
,新美、茶山就沒有了;大埔完全沒有從達邦過去
的,他們是從台南、嘉義過來的平地人,茶山也有
由達邦、里佳過去,還有布農族是從高雄、台東過
來的。
(3)傳統文物
還有人會做一些傳統文物,箭頭在達邦挖到一個,
還有一個沒挖出來,排在同一個石頭上還沒拆下來
,等到鄒族文化中心做好後,要放在文化中心展覽
。這個石做的箭頭有在新美找到,山美因日本人種
水田所以很難找到,達娜伊谷邊的步道和水道就是
日本人做的,一直引到下面,後來山崩把水道埋掉
就沒再使用。日本人還有做了每村之間的連絡道,
動員村民去做,叫做「日本的路jolo-maya」,現在還
可看到。日本人還沒來之前,住在山美的鄒族人家
應該有30戶,像現在我家這邊是在我爸爸來之後,
才從達娜伊谷上面的山上搬下來,為了讓孩子讀書
。日據時期可以遷的附近人家都被集中在一起,為
了日人方便管理。
◆自然資源及觀光︰
(1)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
山美村境內的達娜伊谷溪屬曾文溪上游之集水區,
溪中有豐富俗稱苦花的「魚固 魚」。由於肉質鮮美
,經常有外地人前往毒魚、電魚,危及村民飲水的
安全,也破壞了原有溪流的自然生態。在高正勝傳
道人(目前是村長)的發起下,村民紛紛將傳統原
本屬於各氏族的漁場貢獻出來組成「溪流保育協會」
。
保育計畫在民國74年展開,首先成立了「觀光研究
小組」,並於民國76年成立「觀光促進委員會」,
為山美村觀光資源的發展做詳細的考量;民國78年
正式成立「保育隊」,並組成「河川保護委員會」
,由村民自動自發組成河川巡邏隊,防範電魚、毒
魚的情形發生,加強河川污染防治工作,經過數年
的努力,達娜伊谷溪恢復清澈,魚群清晰可見,溪
中自然生態也因此恢復生機。民國81年,山美村獲
得農委會自然生態保育楷模獎,隨即於83年7月成立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接管該村的觀光及保育工
作,希望以社區型態來經營該村的觀光事業,帶動
產業發展。「山美社區發展協會」自民國83年成立
以來,在組織章程中明文規定不允許外來財團介入
,協會希望將此資源回歸給村民發展地方經濟為宗
旨,其理事長溫英傑先生積極籌劃催生的自然生態
公園,吸引許多愛好自然的人士前來探訪,村民的
經濟也獲得改善。由於爭取到經費配合,山美村逐
步在達娜伊谷溪規劃及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在84年
1月開放「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並正式開始對
外來遊客收取清潔管理維護費用,據高正勝村長表
示,現有生態公園內管理中心及停車場附近用地原
本屬私人用地,後來因為設立生態公園之需要才以
收購,提供作為生態公園管理中心之使用。以目前
遊客人數平均每月2000人次,估計每月之收入有40
多萬元,生態公園內之收入作為社區發展協會運作
之基金。
(2)「寶島
魚固 魚節」
民國85年的端午節(6月20日),山美村與中國時報
合辦「寶島固魚節」的活動,活動內容有「達娜伊
谷溪賞魚」、「鄒族風味大餐」、「鄒族農場趕集
」、「鄒族歌舞表演」及「端午清溪午時汲水」等
活動單元,首次將山美村的保育成績結合鄒族文化
推廣給一般大眾,此次活動由村民全部動員完成,
雖然暫時放下了生產工作的收入,但由活動中的經
費所得也平均回饋給村民,樹立日後的活動模式,
並激勵鄉中其他各村起而效之。
◆山美社區營造︰
山美社區近幾年來因保育錮魚卓然有成而聲名大噪,不僅各
大媒體紛紛前來採訪,遊客更是絡繹不絕,村內的達娜伊谷自然
生態公園儼然成為阿里山區一處新興的旅遊點,也因為達娜伊谷
生態保育的成功,帶動農業產業發展,使山美社區獲得省農林廳
的青睞,將山美社區選定為「富麗農村」規劃地區,省原住民事
務委員會亦將山美社區列入「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原住民地區
農業綜合發展計劃。
山美社區由達娜伊谷生態的保育活動,進而發展社區整體營
造,在國內來說,是相當特殊的成功案例。
●農業營造
山美社區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交通的不便及土地利用的限
制,使農業發展受到限制,達娜伊谷保育的成功,為農業未來發
展創造了新的契機。政府單位適時的支援與輔導,更對未來奠定
了良好的基礎。
八十四年,省農林廳將山美社區選定為「富麗農村」規劃地
區,全省二十二處,山美為唯一之原住民社區,是項計劃補助及
輔導各種經濟特產栽培經營管理,各項農業生產資財,有機質肥
料,農具機及生產環境改善設施。
八十六年,省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原
住民地區農業綜合發展計劃中,山美社區為優先遴選地點〈嘉義
縣阿里山鄉山美村、南投縣信義鄉羅娜村、高雄縣三民鄉民生村
〉,規劃利用當地原住民人文特色及原住民地區地理環境特點發
展原住民農業。社區居民又全力動員配合之下,很快的成立了果
樹班、花卉班、茶業班、錮魚養殖班、竹筍加工班。
●鄒族文化教育
1.
傳統技藝傳授班:由社區老人組成,每週二日,在社區活動
中心實施,教授製作各種傳統器具,所有成品由社區代為銷
售,所得全歸於社區老人,保存傳統之外又可得到收入。
2.
傳統歌舞隊:於民國八十四年成立,平時於學校操場練習,
使原本早已生疏的鄒傳統歌舞族,重新活現於山美社區,傳
統歌舞隊成立之後,經常被指派或被邀請參加各項活動演出
,獲得各界一致好評。
3.
社區家政班:由社區婦女組成,主要工作項目為社區綠化、
美化、親職教育及傳統服飾編織。
4.
社區合唱團:由社區愛好歌唱居民組成,平常不定時的練習
,亦參加各類型比賽,曾於八十四年參加嘉義縣合唱比賽中
,榮獲社會組第三名。
5.
青年會:由在鄉及在外就學獲就業之青年組成,利用較長之
假期舉辦各項活動,以增進彼此聯繫及經驗交流。
●社區福利推動
1.
老人安養:本社區凡年滿六十歲以上老人,皆可接受社
區提供之安養,因經費來源有限,目前每週實施兩天。
2.
就學青年補助金:凡設籍本社區之學生,皆可獲得補助
金,國中一千元、高中兩千元、專科三千元、大學四千
元。
3.
急難救助:凡因死亡或遭遇重大變故者,發一萬元至兩
萬元救助金。
4.
其他補助金:凡結婚及生育,補助一萬元至兩萬元。
5.
以上各項福利措施,皆由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收入編
列,不足部份則向各級政府單位申請補助。
◆這裡有山美村地圖!
◇回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