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
中央社 山頂黑狗兄 - 花季新聞 | 2009-03-28 | 點閱數: 6210

〔中央社〕阿里山櫻花季期間,也是一葉蘭的花期,這種台灣特有植物,因姿態優雅,曾 6 度獲英國皇家園藝會獎,但也受盛名之累,早年因濫採瀕臨絕種,所幸保護得宜,才能綻放阿里山間。

一葉蘭屬植物在全球發現有 20 種,屬名原為希臘神話中的美麗女神( Pleione ),指具有美麗花朵之意,中國大陸因其形狀如蒜,因此稱為「獨蒜蘭」、英美人士則稱為「窗台蘭」、日本人叫它「珠露草」,以一球莖只長一葉而得名,台灣僅產一種,而且是特有種。

根據文獻記載,台灣一葉蘭是隨著阿里山森林的開發,於 1909 年 4 月由日人森丑之助在阿里山採得標本,送回日本後,由當時的東京帝國大學植物分類學家早田文藏( Ha-yata )博士,在 1911 年 3 月命名為 Pleione Formosana Hayata 。

後來,早田文藏於 1914 年 3 月與另一名植物採集者伊藤武夫,又在阿里山採到一葉蘭,由早田文藏補充記述形態特徵。當時日本人因認為一葉蘭具有像嘉德麗亞蘭一樣的大花朵,因而稱為「大輪珠露草」或「台灣珠露草」。

西元 1912 年,英國皇家邱( Kew )植物園的採集者威廉.普萊斯( William Price )在宜蘭繃繃山採到一葉蘭的球莖, 1914 年將採得的球莖送回英國,請蘭花學者羅伯特.艾倫.羅爾夫( Robert Allen Rolfe )鑑定,羅爾夫以早田文藏發表的台灣一葉蘭有異,於是命名為 P. pricei Rolfe 。

過了 20 年,也就是西元 1932 年的冬天,日人福山伯明在新竹霞喀羅大山,採集到一種綠色的假球莖,與紫紅色的台灣一葉蘭不同,而且花朵為白色,認為是新品種的台灣一葉蘭,於是命名為 P. formosana Hayata forma niva Fukuyama (雪白一葉蘭)。

後來,經過其他學者研究發現,這些看似不同品種的台灣一葉蘭,儘管形態變異極大,可能只是生理上的變異,不能視為新品種,於是日本植物學者正宗嚴敬於 1933 年將這些品種視為台灣一葉蘭的異名。至此,台灣一葉蘭確定為只有 P. formosana Hayata 一種而已。

台灣一葉蘭因花姿優雅, 1920 年首度獲選英國皇家園藝會獎,至 1975 年總共獲獎 6 次,但因受盛名之累而遭濫採的命運,早年國人曾大量採集帶花苞的假球莖外銷,使得一葉蘭瀕臨絕種的命運。

政府為了保護一葉蘭,於 1992 年 3 月 12 日在阿里山事業林區第 30 林班,也就是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支線,劃出面積 51.89 公頃的台灣一葉蘭保護區,由農委會林務局負責保育。

林務局阿里山工作站指出,台灣一葉蘭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嚴苛,由於棲地大部分缺乏土壤,因此除了降雨時,可短暫獲得水分之外,大部分時間是依賴空氣中的水氣維持生長,這也是為何一葉蘭喜歡生長在雲霧迷漫的檜木林主因。

阿里山工作站表示,台灣一葉蘭是先開花後長葉子的植物,夏天球莖快速肥大,同時發育花芽,秋天落葉進入休眠。台灣一葉蘭在春天的 3 、 4 月間開花,花期約 1 個月,由於一葉蘭在平地根本種不活,因此請遊客千萬不要任意採摘,以免影響生態或吃上官司。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