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漫步在雲端
公告 2014-10-10 · 山頂黑狗兄 · 站務管理 · 點閱數:3354
本文為網站架設多年來,站長山頂黑狗兄於 2001 年所寫下的一些感言!
記得前幾年, IBM 有一系列廣告片,內容介紹一位老先生透過網際網路跨國進修,終於完成學業;還有一幕則是一群年輕人在叢林裡迷路,結果一位女生拿出她的 Notebook 電腦,透過網際網路,最後順利脫困。我是個從外地漂泊到阿里山的本地人,轉眼之間,在阿里山正邁入第十多個年頭,或酗 s 中正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這麼多年來,我見證了阿里山的一頁興衰史,看著它大起大落,我用相機寫日記,用網路記載它的點點滴滴,「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正是我目前山居生活的寫照,不是採藥,在林間,我總是帶著數位相機,甚至是 Notebook 電腦,徜徉在迷霧森林間,我可以面對著浩瀚無邊的雲海,當場攝影、編輯網頁,然後馬上傳上網站~漫步在雲端,這樣的情境,雖然沒有廣告片的震撼,但卻也顯示網路的無所不能。
何時開始接觸網際網路,我已經不太清楚,只知道當時只有 TANet ,大家都在 BBS 上天南西北、無所不談,我最喜歡上 Travel 旅遊版,因為可以分享山中的生活經驗,透過文字模式,當個虛擬導遊,介紹阿里山之美。老實說,阿里山的美景千變萬化,非細細品味是無法體會自然的奧祕,更何況是匆匆來去的遊客!那時 HiNet 都還在試用階段,連 WWW 都還是新面孔,上網還用 Mosaic 這個古董瀏覽器,沒想到後來的 Netscape 、 IE 幾乎把整個網際網路徹底改變。為了上網路,我不斷嘗試各種玩意兒,我不是電腦專家,電腦奶 O 是八十年以後才開始自修學來,山上資訊缺乏,一切只能靠自己,所有軟硬體十八般武藝都盡量學,後來在 TANet 開放中小學教師使用後,這個充滿多樣資訊的媒體~網際網路,便開啟了我的不歸路。不過就在這個時期,也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我在網路上認識了來阿里山遊玩的交通大學王美鴻老師,透過她的引薦,得到教育部電算中心尹前高級管理師青海先生等的協助,香林國小在網路上是不寂寞的。此外當時教育部還舉辦了資訊教育大家談的徵文比賽,我抱著好奇姑且一試的心情投稿,沒想到卻得到教師組的第二名,還讓聯合報的記者李若松先生從台北遠道而來專訪本校,真是讓人受寵若驚,後來他還介紹中山大學陳年興教授和我認識,有了這些貴人相助,我的網路生涯起步就順暢了許多。
緊接著 WWW 全球資訊網如火如荼延燒起來,圖文並茂的瀏覽方式,開始引導我轉向網站製作,因為在網路上與其用文字敘述,我的文筆又不好,不如直接秀圖給大家看,照片會說話,一圖抵千言,所以漫步在雲端就這麼出現了。
曾經有人問起過漫步在雲端這個名稱由來,我只能以因緣際會來形容,因為剛好出現了一部電影,它的名稱就是漫步在雲端,有人戲稱在網路上衝浪,我倒覺得神遊在網路上,彷彿孫悟空駕著觔斗雲,天地任遨遊,漫步在雲端就是讓您在網路的虛擬世界,神遊阿里山的真實畫面。不過在 TANet 還沒到中小學時,網路神遊卻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World Wide Web 變成 World Wide Wait ,想到接到電話帳單時,心裡不免又要滴血一陣子,加上身負網站製作的重任,這一頁一頁的畫面可都是當時用電話費堆積出來的,沒有人過問,也沒有任何補助,我卻甘之如飴,因為漫步在雲端已經開始受到各界的注意。當時的網站是存放在中正大學電算中心,承蒙當時的前輩先進照顧,漫步在雲端的技術問題算是有了些支援,後來又和電算中心合作教育部的專案~鄉土文化資訊,這是個難度頗高的計畫,阿里山鄉的面積佔了嘉義縣的五分之一,十二個村落分成五個平地村、七個原住民部落,一年製作下來,田野調查、資料蒐集、攝影繪圖、網頁製作,那時我才體會獨挑大樑的艱辛,也讓我全鄉走透透、收穫良多。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漫步在雲端正式公開,沒想到一個月後就碰上超級颱風~賀伯的大駕光臨。您能夠想像〝傾盆大雨〞連續下個一天一夜的感覺嗎?雨停了、電沒了、路斷了,從此開始回到原始生活,十天沒電,一個月後道路搶通,瓦斯必須配給,即使你有再多的存糧,沒電力無法保鮮,食物終究還是丟掉的多,人心惶惶、孤立無助,真是無語問蒼天!然而天無絕人之路,當時的阿里山對外僅剩通訊可維持正常,因此阿里山的中華電信機房遂成為全阿里山唯一有電的場所,而且絕對不能癱瘓,否則對外的唯一管道將徹底崩潰,三餐變成二餐,再怎麼節衣縮食,依舊無法改變現實的窘狀,或許這麼一悶,倒悶出了新點子!於是我將電腦、數據機等設備全都搬到中華電信服務中心,開始在那兒值班,並寫了一篇嚴重但不失真的報導透過發電機上傳到 BBS ,然後請網友發揮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散播出去,沒想到竟引起轟動,經媒體的報導後,社會才開始將注意焦點移轉到阿里山區來,從此每天我便當起災難記者,到處勘察最新災情再上網報導,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每天的路況,阿里山公路六十六 K 附近的大坍方,四層樓高的土石,三部怪手輪番上陣,一連挖了七天,最後才清理完畢,每天我的例行公事就是到現場記錄,看看今天的公路通車已經推進到何處,或者是到停車場等候直升機的到來,送來了救濟糧食,也帶走了老弱婦孺及傷患。
整個賀伯復建工程持續了近一年才逐漸恢復山區的景觀,而漫步在雲端遂成為 TANet 忠實報導賀伯颱風災情的完整資訊網站。民國八十六年一月七日,阿里山、新中橫塔塔加下大雪,又引爆了大批人潮上山賞雪,祝山積雪十五公分,塔塔加甚至接近三十公分,本站的最新消息又成為各方媒體注目的焦點,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當時只能以文字報導,照片必須下山沖洗後掃描才能上網呈現。有時想想,若科技再進步個幾年,也許搭配筆記型電腦,山上的現狀更能即時傳送上網,對整個資訊報導的助益更大。
後來教育部開始推動中小學上網,目標也從「E-Mail 到中小學」改成「TANet 到中小學」,嘉義縣教育網路中心在頂六國小成立,漫步在雲端也搬到網路中心的新電腦,不過更新維護還是得透過數據機,情況依然沒變,費用還是得靠自己支付,沒有補助,這些支出已經變成我架站的沈重負擔,而且校務繁忙,兼負推動資訊教育的重責大任,全校只要和電腦有關的事務,都是我額外的工作,授課時數沒變,白天處理校務,晚上回到宿舍,又要更新網頁直到深夜等,雖然我依然甘之如飴,但是內心的挫折感已加深許多。曾經不只一次想關掉網站,但是來自網友的鼓勵和教育網路中心的協助卻是源源不斷,軟硬體的支援,讓我面對淘汰的四八六工作站,內心不再冰冷,如今教育網路中心甚至支援高階的數位相機( Nikon Coolpix 995 )、底片掃描器、網頁製作軟體等,漫步在雲端又重新活力再現。
有網友戲稱,花了約二天的時間,才將漫步在雲端整個網站全部看完,雖然耗掉不少的連線費用,但是這樣的盛情卻讓我感動好幾天。看著台灣學術網路的蓬勃發展,阿里山的網路環境也因擴大內需等補助大獲改善,不過硬體的建置容易,如何發揮網路帶來的便利,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問題。這些年來,漫步在雲端受到各界的肯定與網友的熱情鼓勵,使得本站的知名度大增,但隨之而來的壓力卻日益沈重,我曾經思考學術網路是否必須尋求外來支援才能經營下去,畢竟管理一個資料龐大的網站,光靠個人的時間甚至金錢,實在無力支撐,一般網友來到本站,驚訝於資料的豐富,卻可能不相信全部的建置工程是出自一個人完成的。如同前面所說的,這是一條不歸路,網站的建置維護雖然艱辛,但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愈是待的久,愈是發現阿里山豐富多元的資源,目前我又身兼玉山國家公園的解說志工(義務解說員),網站的報導主題也將朝生態保育傳承的方向努力。從上山開始,就希望打造虛擬的玉山阿里山國家公園,也唯有透過網際網路,您才能深入了解多年來漫步在雲端在這方面的努力。我不是本地人,但是我比本地人更愛這裡的景物,如果因為網際網路,而讓偏遠的居民不因為環境限制,也能享有科技帶來的方便,或許對縮短城鄉差距會有些幫助,也讓熱愛自然的網友對阿里山有更深入的認識。
這些年來,漫步在雲端堅持不帶任何的商業色彩,所以當您瀏覽本站時,除了豐富大量的景觀照片外,跳脫一般旅遊網站簡略的導覽說明,以本土觀點引導網友深入玉山阿里山的自然之美,反倒成了網站的重要特色。
目前我在阿里山的生活因為有了網際網路而更加的多采多姿,工作也更加的緊湊而充實,與大都市相比,或陶 o 裡的設備不是最好的,但是透過網際網路卻是可以實現理想的地方。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漫步在雲端走過這五年來,點點滴滴其實非三言兩語所能回味,特別感謝嘉義縣教育網路中心王嘉田老師及中心同仁的支援協助、教育部電算中心長官們的鼓勵以及 TANet 先進們的提攜,當然香林的戰鬥伙伴也隨時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阿里山雖然高遠寒冷、但是來自網路上的關懷卻是最熱情的。